2016年11月30日星期三

[遊記] 斯波萊托一日遊-2016-05-22 羅馬意大利盃之旅 - Day 3

斯波萊托一日遊
-2016-05-22 羅馬意大利盃之旅 - Day 3



話說意大利盃完結後,阿水很榮幸受到一眾斯波萊托Spoleto AC米蘭球迷員成員的邀請,來了一個意料之外的斯波萊托一日遊。

歷史:

斯波萊托 (Spoleto),位於意大利中部,是佩魯賈省Perugia(也就是之前意大利地震的地方)內的一個小城鎮。
早在公元五世紀前斯波萊托已經有人定居,而文獻最早在公元前241年記載了Spoletium是羅馬共和國的一個殖民地。西羅馬帝國解體後,斯波萊托由日耳曼的倫巴底人統治過一段時間。公元570年至1201年間斯波萊托是斯波萊托公國(Duchy of Spoleto)的首府。在1354年被教宗收回之前,斯波萊托公國一直苦於脫離神聖羅馬帝國的控制。拿破崙入侵意大利時,斯波萊托亦曾淪陷,但很快就在拿破崙戰敗後被教宗收回。1860年,斯波萊托在意大利統一運動的呼聲中成為了意大利的一部份。

斯波萊托舊城中心

今時今日,斯波萊托依然是一個民風很純樸的小城鎮。該城擁有豐富的羅馬帝國文化遺址,也也以其關於倫巴底人的歷史聞名。以下是阿水這次一日之旅到訪過的地方:

斯波萊托舊城中心


斯波萊托舊城中心:

斯波萊托的舊城中心依然保存着十四世紀時期的風光。傳統的建築配上濃厚的意大利悠閒韻味,單單是穿梭於大街小巷之中已經是一種享受。

斯波萊托大教堂

Spoleto Cathedral:
此教堂位於斯波萊托舊城中心,是斯波萊托其中一個地標。此教堂供奉着聖母瑪麗亞。白色的教堂配上斯波萊托漂亮的自然景色,讓人一看到就有一種回歸到古代的感覺(這是阿水的第一眼感受)。在教堂附近有一兩間小餐廳,想要一邊欣賞美景一邊品嘗佳餚的朋友這裏絕對是你的首選。

血腥之橋

Ponte Sanguinario:
Ponte Sanguinario,文字意思為“血腥之橋”。此橋於公元前一世紀建造,名字來源是為了紀念此橋附近一個曾經用作逼害基督徒的圓形劇場。由於此橋歷史悠久,所以當初友人帶我橫過此橋時都叫我要萬分小心,不要走近橋邊,以免發生意外。喜歡羅馬文化的朋友記得一定要去感受一下古時羅馬人行過此橋時的驚心動魄喇。

Rocca Albornoziana Fortress

Rocca Albornoziana Fortress
Rocca Albornoziana Fortress是一座於1359-1370年間建成的砲台,每位遊客拜訪斯波萊托也定必會看到這座屹立於山上的宮殿。這座砲台是當時的紅衣主教Gil d'Albornoz下令建造,以鞏固教皇的統治。這座砲台曾在1817年至1982年用作監獄。2007年,該砲台的一部份改建成國立斯波萊托公國博物館(The National Museum of Duchy of Spoleto)。想更加了解斯波萊托歷史的朋友記得要抽點時間拜訪一下。

位於斯波萊托附近小村莊的一間Caffe (是阿水朋友的店哦)

斯波萊托一帶的小村落
斯波萊托除了以文化遺產著名,附近一帶的自然風光每年也吸引了不少遊人拜訪。

除了這些景點外,斯波萊托還有其他著名的必到旅遊景點:

古羅馬劇場(網絡圖片)

古羅馬劇場
這裏重新呈現了古羅馬圓形劇場的模樣。國立考古博物館正是位於這裏。

Basilica of San Salvatore(網絡圖片)

Basilica of San Salvatore
這裏在三、四世紀時已經是一座教堂,是早期基督教建築的代表之一。公元八世紀時被倫巴底人改建過。2011年被評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文化遺產,為Longobards in Italy, Places of Power (568–774 A.D.) (意大利倫巴底人:權力之地) 七個歷史景點其中之一。


阿水遊後感:
阿水在來之前都沒想過原來Spoleto是這麼漂亮!雖然只是一個十分簡短的一日遊,但足以令阿水大開眼界。這種純樸的中部小城真是令人覺得意大利很美。而且由於這是個小城,所以基本上入城中心就會不停遇到朋友,感覺得溫暖。阿水的其中一位朋友是在斯波萊托附近一條小村莊裏開咖啡店,她跟我說每到週末大家就特意駕車過來喝杯咖啡或者跟她問好,因為這裏的人不多,所以基本上村裏城裏的人都是好朋友,一有時間就會聚在咖啡店寒喧幾句。這種生活模式讓阿水想起了小時候的澳門。

如果對斯波萊托感興趣的朋友,可以參考以下連結計劃行程:


喜歡本文的朋友歡迎follow阿水的facebook專頁:阿水文化筆記


2016年11月27日星期日

[文化]韓德爾與英國

韓德爾與英國


韓德爾

阿水剛剛為澳門球迷世界寫了一篇關於歐聯主題曲的文章。文章入面提及過德國作曲家韓德爾。由於這位作曲家在英國文化歷史上十分重要,所以就讓阿水在這裏更詳細地談談這位深受英國王室喜愛的作曲家。
韓德爾(George Frideric Handel, 1685-1759)於德國出生,是巴洛克時期的其中一位享負盛名的音樂家。在1715年搬到倫敦之前,韓德爾曾經遊歷意大利,對意大利歌劇產生了濃厚的興趣。韓德爾在意大利時認識了當時的漢諾威王子Ernst Agustus,並通過他認識了其兄George Louis。此時,由於英國國會通過法例限制英國王位繼承人必須為新教教徒,由於安妮女王膝下無子,所以其王位就傳到其德國遠親George Louis(即後來的喬治一世)身上。
早在韓德爾搬到倫敦定居之前,韓德爾已經成為了安妮女王喜愛的音樂家,並在英國王室、貴族以及知識份子間建立了一定的名望。1715年,即安妮女王離世、喬治一世登基的第二年,韓德爾索性搬到倫敦生活,1717年更直接歸化生英國人。1720年至1728年期間韓德爾為倫敦的King’s Theatre編寫了許多作品,即使到了1730年代意大利歌劇的流行度減退,韓德爾的音樂已經穿越階級界限成了大眾通曉的作品。儘管韓德爾在倫敦的歌劇事業並不如意,但他依然是王室寵兒,為王室譜出了不少佳作。他的代表作有:《水上音樂(Water Music)》、《皇家煙火(Music for the Royal Fireworks)》、《彌賽亞(Messiah)》和《牧師扎多克(Zadok the Priest)》。1759年,韓德爾於倫敦逝世,作為王室寵兒的他被安葬在西敏寺大教堂,供世人敬仰。
漢諾威王朝是英國一個十分關鍵的時期。根據著名英國史學家Linda Colley的代表作《Britons: Forging the Nation 1707-1837》,她認為英國人民是在漢諾威王朝時期開始產生了“Great Britain”的意識形態以及對英國人的身份產生政治傾向的身份認同,也就是說我們所認識的英國也是在這個時候成形。作為王室寵兒的韓德爾為王室寫下的各首名曲不僅成了當時英國貴族社會的流行曲,也穿越了階級的隔閡受到眾人喜愛,為英國人的身份認同貢獻了一份不可忽視的力量。

更多資訊可瀏覽:
認識音樂家系列-韓德爾
http://www.hkedcity.net/…/webpa…/composers/handel/Handel.htm
George Frideric Handel, the German-English composer
https://www.britannica.com/biography/George-Frideric-Handel
BAROQUE COMPOSERS AND MUSICIANS - George Frideric Handel
http://www.baroquemusic.org/biohandel.html

喜歡本文的朋友歡迎follow阿水的facebook專頁:阿水文化筆記

2016年10月25日星期二

[畫作介紹] 謝拉特封聖?!- 《Stefanus Gerrardus》


謝拉特封聖?!- 《Stefanus Gerrardus》 




倫敦是藝術都會,所以街頭上總會看到各式各樣的作品。
話說今日阿水在大學附近一間畫具店看到一幅這樣的作品。

阿水第一刻的感想除了WTF外都不能找到更好的形容詞。

懷着一顆到底就是怎麼回事的心回到家中,阿水打開電腦一查才知道原來這幅畫作的作家Nick McCann是利物浦人(應該是紅軍擁躉吧

Nick McCann這幅作品是模彷意大利天才畫家Caravaggio(1571-1610)的St. John the Baptist(1604)。誰知道剛好倫敦的National Gallery正在舉行Beyond Caravaggio畫展,所以才被安排到放在倫敦這間畫具店作展出。




Caravaggio (1571-1610) 意大利畫家
<St. John the Baptist> (1610)

Caravaggio是畫界著名的瘋子,不僅是一位畫界天才(後世認為其對巴洛克畫派的形成有重要影響),也是一位過着危險、瘋狂生活的浪人。儘管他在生時聲名顯赫,可惜死後就一直被世人遺忘,直至近幾十年才重新引起藝術家注視。在意大利本國也陸陸續續出現了以其瘋狂一生為主題的作品及書籍。

至於Nick McCann這位英國畫家是利物浦人,曾參與過各式各樣與藝術相關的工作,直到2012年才開始職業畫家生涯。

由於阿水那時候趕着辦事沒有仔細觀察,直到回家上網才留意到畫作的背景原來全是紅軍球迷(真是正忠You'll never walk alone),還有畫框也是特別雕上了Liver Bird來襯托主題。除此以外,這幅作品的名字是《Stefanus Gerrardus》,改自神奇隊長 Steven Gerrard的名字,一股濃濃的中世紀韻味也因此而出。


不知道你又喜不喜歡這幅作品呢?


喜歡本文的朋友歡迎follow阿水的facebook專頁 : 阿水文化筆記


對這幅作品感到興趣的朋友可以上Nick McCann的官網觀看大圖:
Nich McCann 官網 (英文)

Caravaggio 維基百科介紹:
Caravaggio (中文維基)

對National Gallery近期展覽Beyond Caravaggio有興趣的朋友請參閲其官網:
《Beyond Caravaggio》倫敦National Gallery展覽官網

2016年10月21日星期五

[遊記]2016-05-21 羅馬意大利盃之旅 - Day 2

羅馬意大利盃之旅-Day 2

羅馬之旅來到最重要的一天,就係去睇Coppa Italia喇!!!
因為比賽係夜晚,所以朝早就去了羅馬鬥獸場一帶做觀光客。上次跟朋友來羅馬時都是趕着看名勝,結果沒有怎樣參觀遊覽,所以這次也只是打算周圍看看,尋找一些未曾到訪的地方。

由Hostel出發,首先發崛到的地方就是羅馬國家博物館後面的戴克里斯浴場(Terme di Diocleziano)。
雖然阿水已經好幾次經過羅馬國家博物館,但一直都沒有進入過博物館參觀,所以裏面是怎樣我也不太清楚,唯有等下次終於入內再跟大家說說到底內裏有甚麼好看吧。至於博物館外有一個頗大的羅馬浴場遺址及花園,喜歡羅馬帝國文化的朋友不妨入內逛個圏,欣賞一下羅馬帝國遺跡以及綠草如茵的花園如何融為一體。

戴克里斯浴場

戴克里斯浴場

戴克里斯浴場

參考連結:

阿水喜歡在不同城市游逛是因為每個城市都有其獨特的風采。米蘭城給我的感覺就如一個被時光隔離了的九十年代悠閒都會,那麼羅馬城在日光的照耀下就如一個滿是雄風的壯男,多元,有活力,卻又不乏歲月的痕跡。(總之羅馬=托迪就是永恆真理啦XDDDD)

阿水喜歡這種在烈日照耀下有種淡淡紅色的建築

羅馬街頭


在前往羅馬鬥獸場的大路上,遊人不難察覺到一條向上走的樓梯,上次來羅馬的時候阿水和朋友沒有跟其他遊客一起上去,所以阿水這次決定要自己一個人去探訪一下。

看似隱蔽的樓梯

聖伯多祿鎖鍊堂

原來這條樓梯通往的是聖伯多祿鎖鍊堂(San Pietro in Vincoli),其中一個羅馬著名的景點。
聖任多祿鎖鍊堂之所以著名,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內裏安放了米開朗基羅打造的摩西像。除了鼎鼎大名的摩西像,內裏其他的藝術作品也是非常著名及優秀的,阿水自己也很喜歡。對藝術有興趣的朋友記得抽點時間去看看喇~~

教堂內部

米蘭朗基羅的摩西像

參考連結:

阿水當然也有去到羅馬鬥獸場啦,我想這個著名的景點也不用我再多說。



早上完成了羅馬之旅後,下午當然就是正式前往羅馬奧林匹克球場(Stadio Olimpico di Roma)。

由於羅馬是千年古城,地下藏有不少古跡,所以羅馬的地鐵網絡不算特別好。如果要前往奧林匹克球場,就只有先搭地鐵到最近的地鐵站,再選擇徒步或者搭巴士。由於當天是Coppa Italia,所以與其派長龍等巴士,阿水選擇了步行。

參考連結(內有詳細前往方法):


前往Stadio Olimpico途中的一間露天Cafe

排隊進場////

在步行前往的途中阿水已經感受到球賽的氣氛,整條大街都充滿着紅黑和黑白兩種組合,再加上夕陽的映照,整個氣氛都很舒服。

Stadio Olimpico 南看台

Forza Milan!!

這次阿水買了米蘭南看台的票,雖然景觀一般,但重點還是氣氛非常非常的好!!!!身邊都是米蘭死忠或者南看台份子,所以大家都很投入到比賽中,一起大唱大叫真的超爽!!!

這次Coppa Italia之旅和之前不同在於這次被一大堆米蘭死忠圍住,重點大家還是正宗意大利鄉下佬,結果一看到亞洲女仔就好像變成了在動物園看到奇珍異寶一樣,不停找我拍照XDDD(之後阿水去法國看歐國盃也受到一樣的待遇XDD大概是大家都很好奇會有亞洲人山長水遠過來歐洲支持歐洲足球吧,所以基本上外國球迷都會對亞洲球迷很友善,或者說至少阿水沒遇過會種族歧視的球迷)。

除了被身邊的米蘭友一起捉住瘋狂自拍,阿水最享受的時刻就是和一群米蘭友一起合唱米蘭的打氣歌!身邊幾位米蘭友都因為看到我會唱這些意文歌而O晒嘴XDDDDD 
這當然因為阿水我在出發前幾乎每天都在Ipod狂loop米蘭的粉絲歌,所以去到現場時才可以一齊high!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去Itunes參考這張收錄了米蘭粉絲合輯(非廣告):Milan Milan (Itunes)


米蘭會戰勝歸來

這場波算是阿水現場看過的眾多球賽中最精彩的一場。儘管米蘭上季一直踢得很差,但是這場比賽絕對是踢出了米欄水準之上。不管是防守還是進攻都有值得讚賞的地方,相信比賽前也沒有很多人可以想像到認真起來的米欄可以打出這種水準。可惜臨完場時被阿水另一摰愛莫拉達射入致勝一球,令米蘭無緣霸氣杯。當然整件事都是米欄自己犯賤,如果上季每場波都踢到決賽的水準,今季一早就已經穩在意甲前六,更有可能是踢歐聯而不是苦苦爭取Coppa Italia的霸氣盃入場券。還記得那一場還有薩斯索羅的球迷在完場後不停揮舞薩斯索羅的圍巾和球衣,結果被鏡頭拍到,我身旁的米蘭友都大叫了一聲WTF。Anyway,上季的事還上季的事,唯有希望米欄今年可以變回米蘭,免得再讓各位紅黑失望。

2016年10月14日星期五

[遊記]2016-05-20 羅馬意大利盃之旅 - Day 1

羅馬意大利盃之旅 - Day 1

由於阿水覺得自己係二月SAD期間去米蘭旅行有助控制自己情緒後,阿水二月回到倫敦第一件做的事就是上網訂了去羅馬的機票OTL
其實也不是因為想去旅行才去羅馬啦,主要原因是因為那時候愛隊AC米蘭剛好qualify意大利盃Coppa Italia的決賽資格,由於米蘭自04年捧盃後就一直沒再入過決賽,跟住再考慮到五月倫敦去羅馬的機票不貴,於是就下定決心去一轉羅馬XDDD





第一日的行程其實沒甚麼特別,因為差不多下午四五點才抵達羅馬,所以主要都是到Hostel check in和在hostel附近逛逛買點東西。
不過由於這次阿水坐在窗口位,所以有幸目睹了意大利中部以及沿海的景色。


Roma_01.jpg

來到意大利第一件要讚嘆的事當然是她漂亮的天氣啦!!!阿水每次離開倫敦也會在想自己是怎樣捱得過倫敦的爛天氣(當然,比起倫敦的爛天氣,我更討厭港澳的悶熱天,簡直是想殺死人T^T

這次是阿水第二次來羅馬,上次來的時候已經是差不多一年多前的事,而且已經和朋友拜訪了不少的景點,所以這次來的時候也不覺得有怎樣特別興奮。

去到hostel check完in後阿水就在附近隨便逛逛,順便去超市買點東西。
結果讓我看到這種東西!!!

13227503_1712914712330731_1759950691980292160_o.jpg


藍色的薯片好神奇哦XDDDD
雖然說是藍色,但根本就是藍藥水的顏色吧XDDDDDD
還好味道還算正常可以一吃 XD

阿水在超市購物時遇到一位菲律賓的男仔,他是在旁邊餐廳當侍應的。於是阿水就和他談了一些關於菲律賓人在意大利生活的經歷。他的一家為了更好的生活而在他小時候舉家搬到意大利,由於生活很艱苦,所以大部份的在意菲律賓人都沒法供起子女上大學,只能讓他們在中學畢業後馬上出社會工作養家。他說很多意大利人都看不起菲律賓人,所以他有許多朋友都是找不到工作,或者到非意人老闆的地方工作(例如唐人街)。由於他們能夠找到的工作基本都是在餐廳當侍應,所以他們的英文都比許多意大利人好,而且也特別喜歡和遊客溝通。由於意大利種族歧視嚴重,所以他們基本上都只會和亞洲人聚在一起,但同時中國人又會看不起菲人,覺得他們都比華人低一等。在這種不知道將來到底可以怎樣的生活下,他跟我說他的夢想是去英國工作,不過由於英國的簽證和意大利的簽證不一樣,所以許多在意菲人都只能羨慕妒忌已經在英落腳的同胞。

阿水聽到他的遭遇就覺得有點悲傷。不少人覺得現在已是二十一世紀,但種族歧視依然在世界各地發生着。或者有人覺得不同社會就有不同的社會結構,但阿水覺得每個人都有追尋更美好生活的權力。有些人比較幸運本身就已經成長在一個穩定和平的社會,或者家中有能力讓他們去尋求自己想要的生活,但世上絕大多數的人都沒有這樣的能力。當外在條件難以改變時,唯一的方法就只能改變內在。例如那位菲律賓男仔專心在假日時夾BAND,所以他也找到了一件可以讓他感到自豪的事。同樣地,阿水也很興幸自己可以找到自己喜歡的事,讓自己的人生變得更加Enjoyable。


喜歡的朋友歡迎follow阿水的facebook專頁 : 阿水文化筆記

[文化]咖啡拿鐵- Caffe Latte


~Buongiorno a tutti~

Un Caffe Latte, per favore





由細到大喜歡喝甜飲的阿水自從在Tearoom工作後就愛上了喝咖啡,但始終舌頭還是不太喜歡太過苦澀的飲品,所以阿水經常會選擇喝Latte拿鐵。

雖然Latte在港澳得受歡迎,但大家知道Latte其實指甚麼嗎?其實Latte在意大利文中是指作"牛奶"。Caffe Latte咖啡拿鐵是各種咖啡中苦味最淡的,普遍教材都會說正宗Latte的比例應該是Espresso:Latte 1:2,但不同的咖啡室比例也會有所不同,沖出來的咖啡味道也不同。

儘管Caffe Latte這個名字是從意文中衍生出來,但這飲品在意大利並不普遍。以阿水的經驗,如果離開了米蘭許多意大利人都不知道Latte是甚麼。在意大利人心目中,含奶的咖啡只有兩種:Cappuccino(泡沫咖啡)和Macchiato(瑪琪朵咖啡)。如果跟他們說Latte,許多人都會以為是單純的牛奶。說到這裏阿水記得早兩天前去了一間意大利式連鎖Cafe點了一杯熱牛奶加蜜糖,沖飲料的那位是個剛來英國的意大利人,結果聽到我點"Hot Milk with Honey"還以為是"Caffe Latte"呢!

而阿水的一位意大利朋友正是米蘭人,他就向我分享了意大利人(其實應該是米蘭人)吃早餐的方法。首先是在烘好的麵包上塗上牛油,再塗上草莓果醬,然後準備一碗熱牛奶,加入少許咖啡(他是用牛奶開即溶咖啡粉),整成一大碗Latte,再把麵包沾上Latte來吃,最後再把整碗Latte喝掉。他還不停強調一定要把麵包沾上Latte才算是意大利吃法。阿水試過覺得這樣的早餐也不錯。有興趣的朋友也不妨試試?

喜歡的朋友歡迎follow阿水的facebook專頁 : 阿水文化筆記

2016年10月12日星期三

[感想]Agatha Christie - And Then There Were None (1939)

Agatha Christie - And Then There Were None (1939)
阿加莎·克里斯蒂 - 無人生還(1939)





推薦度:5 Stars


故事大綱:
著名英國推理小說作家,推理小說女王阿加莎·克里斯蒂最著名的作品。內容講述十位背景不同的男人受邀前往一個無人小島,然後逐一安照童謠故事內容離奇身亡的懸疑故事。


感想:
不愧是推理小說女王,這部作品所營造出來的懸疑氣氛是其他推理小說難以比擬的。阿加莎獨特的敍事手法配上逼真的心理描寫,阿水在看這部作品的過程中也漸漸地被這強烈的黑暗恐懼感覺所吸引,難以將手中的小說放下。如果你想感受一本與別不同的懸疑推理小說,這本被譽為"歷史上成就最高的推理小說之一”的<無人生還>絕不會令大家失望。


喜歡的部份:
儘管阿水不喜歡悲劇,但這部小說的敍事手法和描寫方式都令人難以不被其魅力所迷倒。是一部一拿上手就難以放下的絕世佳作。


歷史要點:
推理小說能分映出每個時代的社會問題,例如福爾摩斯紀錄了維多利亞時代末期的社會議題以及該時期的人對男人氣慨(Masculinity) 的憧憬,阿加莎的小說則紀錄了一戰及二戰期間英國社會各階層之間的關係(例如參加過一戰的老人看不起年輕人,社會地位高尚的人看不起其他等級的人等等)以及眾人如何於這個墨守成規的社會中的掙扎求存。

喜歡的朋友歡迎follow阿水的facebook專頁 : 阿水文化筆記